在全球范圍的比較中會發現歐洲、北美以及其他高收入國家的女性享受的經濟機遇*多。瑞典、挪威和芬蘭占據了前三名。而女性經濟機遇較差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傳統性別觀念較強和中低收入國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受儒家文化影響較重的日本和韓國的女性能夠享受到的經濟機遇比中國婦女高出很多。
對于中國來說,平等的勞工政策這一項是在所有影響女性經濟機遇的因素中表現*差的(以43.6分位列第98)。表現在現實中的問題就是同工不同酬。雖然中國的《勞動法》規定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但是男女收入差距是仍一個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問題。在中國許多女性為了育兒或照看老人需要中斷工作或采用兼職方式,這成為了雇主在給她們設定工資待遇時的主要顧慮。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女性平均要比做同樣工作的男性工資低20%到30%,經合組織先進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性別工資差平均約為16%,而中國女性的平均工資僅為男性的65%。
限制中國女性獲得平等的經濟機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受教育機會不平等——中國在此項上排名全球第84。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平均受教育時間為7.6年,還不到初中水平,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均時間更是只有1.3年。相比較而言,日本女性(平均11.6年,高等教育2.7年)和韓國女性(平均11.6年,高等教育3.9年)的受教育時間遠超中國。另據聯合國2011年的統計,在中國25歲以上的女性中僅有54.8%的人完成了高中或高中以上的教育,而這個數字在25歲男性中為70.4%。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嚴重限制了中國女性走向更高技術含量和更高層次的崗位。
美國、英國及香港等國家/地區針對性別歧視先后成立了“平等機會委員會”,并建立了多種執法機制,都起到了積極的效果。而中國雖然有《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禁止了性別歧視,但都只是屬于原則性法規,細節與可操作性不足,且缺少國內性的專門性別平等政策評價、監督機構。因此傳統性別觀念與政策上的復合作用使男女平等在中國難以脫離口號。本文由真空度測試儀整理http://www.uuu9com.cn/ 高壓試驗變壓器轉http://www.yzsxdl.com